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返校(Detention):我們處在同個空間,卻是人鬼殊途(有雷)



「鬼差也是鬼,被地府收去的鬼。」--孟婆

說在前頭,因為學姊是主角,所以本篇是給白色恐怖,或者任何該轉型正義社會的加害者或者抓耙子看的文章。


赤燭不僅非常有效率地在兩年(多少人兩年生不出個屁)內做出了好遊戲,與台灣和其他世界實況主合作行銷手法(加上每個團隊成員的自我剝削),是從遊戲內容到行銷都十分細膩,同時做到在地化與國際化的成功案例。基於台灣常被世界孤立所以一受世界注目媒體就一如往常八卦小報群起追逐遊戲團隊,我想安靜地繼續身為自己,一名疏離旁觀者,以遊戲內容關照自身自省,以及觀察當代台灣、少量中國社會與遊戲的互動。

我會跟學姊做出同樣選擇,在那個年紀,面臨家庭與感情破碎挺身報復挽回,走向罪惡感折磨與贖罪之路。但台灣的加害者殺人放火金腰帶,兒孫滿堂,他們不會返校。最終汲取悲傷所瀝出的是什麼,或許答案就在你所處的當代社會中。


台灣側:人類的共同歷史與悲劇,自己被過度放大,他人被過度忽視。
「台灣就是太過自由才會這麼亂」vs「人應該生而自由」

看到了嗎?哪些人在戒嚴時代站在黑社會、政府軍警體系那邊,哪些人爭取解嚴犧牲自己和家人朋友,那是我們之間陽世陰間的界線。誰才是鬼,誰又是人,隨著角度不同我們看見的會是不同的故事,這不只是平行世界,這是反烏托邦的現實版,台灣仍在鬧鬼且大部分人視而不見,殖民政體的鬼,威權體系的鬼,追逐金錢拼經濟反知識論的鬼,他們裝作人在你身邊晃來晃去,等你憋不住氣反咬你一口。如果不放腳尾飯,如果不默不做聲屏息緩緩離開,鬼魂不去。民主自由是我們生存的價值,我們爭取,他們享受的同時吃腳尾飯才是他們活著的目的。遊戲恐怖嗎?那麼活在國際空間限縮還有許多人忙著出賣自己人的台灣,你怎麼就覺得不恐怖呢?還是你認為那就是鬼(人)的職責別無選擇,只好抓交替以求自己投胎?

說學姊母豬的,他們具有自我辯護的強健心靈,他們犧牲他人不會畏罪自殺,都會活得很好。他們是鬼。

說沒有國民黨台灣就沒有自由,說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是被黨國整齊修剪過的肢體心靈,長得正確高人一等而血肉模糊。他們是鬼。

說台灣家醜外揚,228&白色恐怖沒死多少人一切都只是傳說,是台灣當前的政治正確,他們只看見立場看不見人性,他們是鬼。

因為世界關注才來沾光,或說台灣人不會做日據時代的遊戲,眼裡只有自己的弱小順應本能攀炎附勢弱弱相殘,他們是鬼。


那麼,轉型正義前說應該先拼經濟的官僚、司法、黑道、民間,最美風景那一張張不見人心的笑臉底下,還有多少活人?遇見非藍/紅意識形態就先批,其中有多少人家族在那個時代舉報過匪諜,拿過別人30%的財產,所以害怕被追溯,做賊先喊抓賊?他們會不會在揭穿的同時狡辯說,30%也沒多少,沒海角七億多?我等一介幽魂徘徊人世短暫停駐,這個問題擲筊也只能換到神明的笑而不答。有少數人試著停下思索回答大家不處理的垃圾,在灰燼中淘取光,他們是自願挺身為整個社會負責任所以能被民主社會「消費者」而非「共同股東」予取予求的人,抑或拋磚引玉迎接光明前的先賢先烈,未來卦象仍未明。年輕人,你們看清身處地獄,或者加入眾生掙扎煉獄「長大」了嗎?打破虛偽面對自己是轉型正義的第一步,台灣是要繼續跟學姊一樣,裝作無辜天真膚淺健忘輸給強權其實卻是自身追逐幻影的恐懼,陷入無數漫長眾人喧嘩鼓掌的頒獎典禮輪迴在講台上醒來,抑或趁想起時面對自身痛苦轉型正義與被害者坐下相視,將對方身為一個人的樣貌,你在對方身上留下的罪惡傷痕看入心中,不是你一個人能決定,也代表你絕不孤單:未來就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上。我們不需狼性,因為我們是人。

--
  • 開發團隊:赤燭(推薦ost買一下,真的很用心)
報導:
《返校》製作人採訪:始于情懷,終於自由
 他們用電玩說台灣故事 攻占全球 今周刊

團隊自述:
返校.赤燭:一個人到一個團隊
返校.赤燭:人與作品的往復塑造
赤燭『返校』遊戲ARG大解密→pm
↑這網站謎題能解開的人腦袋構造到底


  • 玩家側劇情解密
  • 〈政治篇〉 by Mock Mayson
    三篇都非常精彩,推薦一看。

    〈劇情篇〉
    【心得】返校Detention-青春與時代的輓歌
    [私は氷菓大好き] 【返校劇情解析】【有雷注意】
    PC心得+分析《返校-Detention》赤燭 恐怖遊戲(有雷!嚴重劇透)
    Good ending + Bad ending = True ending

    〈文本分析/文學研究/文化研究篇〉
    朱宥勳文本分析返校
    用小說研究角度研究語彙而非超譯還是有技術門檻
    《返校》所召喚的創傷,以及國族認同
    返校的文學文本隱喻分析

    〈遊戲比較篇〉
    Re: [問卦] 有沒有「返校」竟然會爆紅的八卦?
    神父講夢日記、沙耶之歌、跟奴隸的生活和返校

    〈實地考察篇〉
    聖地巡禮
    校園考據

    〈現實呼應篇〉
    2017.1.24 宜蘭又見「血流成河」 環保局:疑似食用色素
    這個季節...一般不會有颱風

    • 實況
    美版:HarshlyCritical (全結局)
    請將對方的人身安全以及選擇表演放在心上

    • 遊戲的科普式行銷:中國值得台灣借鏡之處
    出自深度遊戲介紹站「機核網」編輯之手,只能說中國是有人這樣做遊戲行銷的。我們沒有長城,小警總的思想箝制自在心中。

    • 二創

    AustinPowers同學,政府感謝你的協助。

    from SIBYL
    https://www.facebook.com/akachen24/photos/a.1491038624528691.1073741828.1491027487863138/1658414561124429/?type=3
    from 阿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